法管学院举办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讲座第一讲
发稿时间:2025-11-03 17:11:59
发稿人:
浏览量:
法管学院举办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讲座第一讲
本网讯(文/潘楠、丁木乃 图/邱莎、赵佳钰 审核/董璐)2025年11月1日,在旷怡楼学术报告厅,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讲座第一讲。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芦恒教授应邀作题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家国”逻辑》的专题报告。讲座由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苏祥主持,我院社会工作和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师生近200人参加。

讲座伊始,芦恒教授从国家政策与基层实践出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强调资源与服务向基层下沉,并特别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现实中,基层治理仍存在对高风险家庭服务不够精准、社区工作者“温情度”不足等问题。芦恒教授由此引出核心议题:社会工作应如何助力基层提供精准服务,如何将家庭建设融入治理体系,又如何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围绕“家国逻辑”,芦恒教授结合田毅鹏、肖瑛、周飞舟等学者的观点,系统阐述了中国基层治理中“家”与“国”的互动关系。他强调,家庭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作为“家”“国”之间的联结纽带,在服务“一老一小”、推动家国共责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他特别指出,当前社会治理必须准确把握家庭价值的内涵,尊重家庭中所有成员的主体性,尤其是处于边缘境地的老年人,避免因政策或服务导致家庭内部主体的进一步分化。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芦恒教授进一步提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两大实践机制:一是“立国为家”,二是“化家为国”。讲座中,芦恒教授还结合《沉默的荣耀》《出走的决心》等影视作品,生动解析了家庭视角下的群众工作与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治理中的实践价值。整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中国基层实际,为在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给养与实践启示。
讲座最后由乐山师范学院教学部副部长李磊作总结,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芦恒教授一一予以细致解答。本场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家国一体”治理逻辑的理解,也为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